【资料图】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4月25日上午,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暨主论坛拉开帷幕。作为2023“中国航天日”系列主场活动之一,该会议是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主办,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中国航天基金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办的国际深空探测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行业盛会。
大会以“合作共赢·飞向深空”为主题,重点介绍中国深空探测领域工程规划,推动国际大科学工程深度合作。来自国内外深空探测及航天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国家深空探测中长期规划、深空探测领域前沿技术、深空探测学术成果、国际深空探测焦点与热点、深空探测领域国内外重大工程、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等重大议题同台论道,建言献策,共谋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蓝图。
星空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十年的时间,我国载人航天从天都实验室走到了空间站时代,看到我们亲手建造的太空之家正在遨游苍穹,令人心潮澎湃。”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表示,希望我们能够在未来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把光荣与梦想共同镌刻在浩瀚太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航天贡献。
会议现场,国家航天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举行了《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的联合声明》签约仪式。同时还分批举行了联合实验室,院士工作室、科学家工作室和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签约仪式。其中,天都实验室分别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成立了于登云院士工作站、侯增谦院士工作站、赵政国院士工作室、天都-深圳大学深空探测实验室院士工作室、罗喜胜教授科学家工作室;深空探测实验室还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主题报告环节,学者专家们从各自专业领域,交流探讨深空探测的新发展、新趋势。其中,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师、深空探测实验室常务副理事长吴艳华作题为《中国的深空探测》的报告。报告回顾了世界深空探测历程,阐述了中国深空探测在工程实施、科学产出、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的一系列成果,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未来的发展蓝图。中国工程院院士、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作题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国际大科学工程》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项目背景、建设方案、已有基础和合作倡议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在题为《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报告中,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空间科学的重要进展,并对正在编制的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中科院院士、合肥国家实验室主任潘建伟在题为《高精度量子操控与探测》的报告中提出,以量子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量子科技,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应用,可以在保障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技术的瓶颈,成为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的源泉,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战略力量。
另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公布了《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方案征集大赛》的竞赛主题、奖项设置、赛程安排等,阐释了深空探测发展需求,鹊桥星座的设计理念、服务范围,总体规划等。深空探测实验室系统研究院院长陈琦公布了《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处置方案全球征集大赛》的相关任务、目标要求和赛程安排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李明发出《国际月球科研站国际合作倡议》,阐述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背景、合作原则、合作内容和合作机制等,并邀请世界各国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
据了解,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将于每年定期举行。会议将持续聚焦深空探测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凸显“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特色,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深空探测交流合作,瞄准深空探测领域国际前沿重大发现和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技术发展,展望世界深空探测未来,吸引国际合作伙伴,增进交流沟通理解,推动项目合作,成为深空探测行业权威发布的平台、学术交流的平台、国际合作的平台,成为国际化、专业化、高层次、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高端国际会议。(记者 徐慧媛 段玉)
上一篇:碳酸锂电池价格回归理性,过山车式价格变化背后有何逻辑?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4月25日上午,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暨主论坛拉开帷幕。作为2023“中
上海钢联4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18万元 吨。自2022年11月下旬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从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